“大洋一号”印度洋科考暂遇挫折
新华社“大洋一号”12月11日电(记者邱红杰)虽然“大洋一号”在印度洋的深海调查取样连日来颇有收获,但科考队仍未找到此行的主要目标——热液硫化物,这让已持续10多天的科考工作遭遇到不小的挫折。
目前,科考计划中设定的4个重点关注区中,前三个区的作业已接近尾声。在杳无人迹的印度洋腹地,“大洋一号”24小时不停作业,各种取样设备和勘测仪器轮番上阵,不断抓到岩石和沉积物样本,绘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印度洋中脊局部地形图,取得了大量地球物理化学数据,但惟独没有拿到热液硫化物。
热液硫化物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。“大洋一号”远赴印度洋的主要目的十分明确,就是要获取热液硫化物和热液生物样本,争取发现新的热液异常区,为今后印度洋热液硫化物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。
由于科考进展不尽如人意,“大洋一号”深海拖体实验室成为全船最热闹紧张的地方。每当电视抓斗下水,队员们总是聚集在这里观看从深海传回的可视信号,寻找关于热液硫化物的蛛丝马迹。中国、美国、德国的科学家围拢在地图前,一起研究分析调查数据,不断修正作业点经纬度,指挥驾驶台动力定位。
“大洋一号”在南非开普敦出发前换上了崭新的锴装钢缆,以保证电视抓斗高质量工作。电视画面上,深不可测的岩石裂缝、搅动的沉积物、游动的鱼、还有一些尚难以辨别的物体,让队员们惊喜不已,大家一次次期待着热液活动的场景能够闯进画面,更奢望看到贻贝、虾、螃蟹等常见的热液喷口生物,但希望一次次地落空了。
12月8日深夜,电视画面中拍摄到一块方形金属物体,德国专家判断那是一种深海潜水设备负载的压舱重物,是此前曾经到过这里的科考船留下的,这说明电视抓斗距离前人已发现的热液场区非常接近。然而队员们最终仍未发现热液硫化物的踪迹。
“根据我们的经验,在广阔的海洋中找到热液活动区的确如大海捞针”,中方首席科学家郭世勤说,印度洋中脊有几千公里,而热液活喷口往往只有几米、几十米大。
另一次希望是出现在南纬38度、东经52度附近一个前人未曾仔细探索过的区域。在那里,“大洋一号”两次在同一个地点检测到海水浊度的异常,但还是没有发现硫化物。美方首席科学家林间认为,浊度异常表明在这一带很可能有热液活动存在,将来还要找机会再来这里探查。
根据科考计划,“大洋一号”接下来将到南纬25度、东经70度附近的中印度洋洋脊一个区域开展工作,美日科学家已在那里发现热液喷口,中国科学家希望在那里采集到热液硫化物样品,还希望发现新的热液喷口或异常。
目前在各大洋共计约6万公里长的洋中脊上,各国科学家已发现了150多个热液活动区域。相比之下,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来源:新华社